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陈永清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一级巡视员 陈永清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一级巡视员 陈永清

新时代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二十大演讲指出,中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对于推动历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贡献充分彰显了在奋进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篇章,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大力度和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演讲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产业振兴。本届论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健康乡村为主题,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强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具体行动,正当其时,很有必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自主创新,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作为攻坚任务,深入推动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短板,“十四五”以来,组织以县为单位,编制规划,整县整县推进农村部署。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实验化利用或处理等治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达到31%以上。重点流域生活污水不断提高。二是系统整治农村污染污水,“十四五”以来,将群众反映强烈,面积较大的4718个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目前已完成黑臭水体2200余个,完成目标的52%。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建立农村黑臭典型技术模式和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2019年以来,以“千吨万人”推动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地和水质检测,两万多个乡镇集中水源地中,95%已经完成了绑定,59%完成界桩接地的设置。2023年全国已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的断面和点位工作,总体达标率为83%,较2019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稳妥推进养殖污染治理,配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强化养殖的通知,关于计划和台账管理的通知,坚持以用促治,利用优先的原则,不断提高资源化、利用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探索畜牧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一些曾经因畜牧粪污导致地下水超标的情况得到改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意义重大。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未来五年,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生态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深入打好生态防治攻坚战和全面推进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村本身的福祉来看,习近平同志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要践行党的使命,抓好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来看,优良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立足点之一,提升治理能力,健全治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效,推进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进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贯彻新发展新理念的重大决策,要以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抓手,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历史使命。当前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突出短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仍然没有完全的破题。农村依然存在散乱污现象,散主要是农村聚集散养,粪污随意堆放,一些农村虽然做到了防水干净整洁,但污染后仍是臭气熏天。乱主要是农村污水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已建成设施但持续运行不容乐观,乱排乱倒仍然突出。污主要是农村黑臭水体垃圾等,农村的小河小道污染,坑塘黑臭问题都十分普遍,一些地区垃圾成堆,与美丽乡村形成强烈反差。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普及农村的短板。一是健全体系机制,构建县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建设运维,部门监管,村民参与的多元控制格局,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加强监管,定期评估治理的成效,明确专业化市场主体,负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行,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的建设和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工协和,齐抓共管,加强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监督,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村民自治自管,特别是鼓励村民对生活污水就近就农资源化利用。二是发挥绿色金融支持作用、切实增加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多元化的投资。改善人居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长期持续地投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融资,助力生态环境设施的建设。现在除了加强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投入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拓宽资金的渠道,与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引导社会主义资本投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城乡一体化,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资源融产相结合的方式,谋划生态环境导向,实现完整经济的综合效益,建立农村生活污水,付费制度,合理统筹,政府适当管控。三是全面统筹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的建设,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美丽乡村示范县的做法,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县域,把生态智能变成富民的智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