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勒系永


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勒系永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攻坚,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和环境发展的相关要求。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同步提升。2022年,经过疫情、汛情、旱情叠加挑战,全省上下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攻坚克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第一,坚实拼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守住了一条底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强化了检测帮扶,落实三先一警机制,组织机动排查,对三类检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持一人一户精准施策。二是强化兜底保障,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帮助贫困学生128.4万人,发放资金补助10.74亿元,实现医疗保险,应保尽保,解决因干旱导致饮水困难512户。三是强化风险防范,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领域的风险防范,聚焦八种风险,全面排查全力化解,坚持把增长,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四是抓好重点帮扶,按照先行示范县,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的三类县模式,推进乡村振兴。五是废气合理帮助,2022年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81.72亿万,实施项目2.7万个,派出了4695名驻村第一书记,11752名工作队员,确保驻村不断帮扶不掉线,分类分级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8647期,完成对43.9万名基层干部培训,实施万体系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投资118.82万亿元,捐赠9.95亿元。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探索环境治理新方式,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之力。

探索多种模式,进行污水处理,2022年全省3058个脱贫村和1841个“十四五”省级重点帮扶村,已实施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分别有1057个和713个,贵溪市帮助探索小型设施污水处理模式,针对距离乡镇比较远,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5吨到2.5吨的污水系统,可保障5到8名农户的污水便捷处理,10吨到15吨的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整片区域污水处理,有效补充大中型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二是探索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新举措。赣州市通过环境整治任务主体季度化,整治责任网格化,村庄整治自觉化,整治内容清单化,环境管理规范化,行政管理市场化,评比活动常态化,整治结果导向化,措施举措,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凝聚整治感广泛合力。三是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快发展促振兴。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我们对标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结合江西实际,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是守牢,一个增强,一个推进。一个守牢就是守牢底线,把严防返贫致贫作为首要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两个精准,实现两个确保,精准检测,就是把存在有返贫致贫的风险的对象及时识别出来,拉入检测范围,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进一步优化检测范围,检测程序,健全完善三线预警动态检测机制。二是精准帮扶,就是为了拉入政策的对象,按照风险类比,发展能力,现实需求等情况,一部分内精准施策,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倒起来,切实消除返贫治理风险,一个增强就是增强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人民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在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方面,通过产业就业帮扶,稳固增加收入。在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加高于全省农民增收。2022年,脱贫户和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为3588元,较2021年缩小705元,我们坚信有全省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的态势作为支撑,这个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将全省100个县市区划分为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和重点帮扶县三类县,支持各类结合各自的发展特点,探索合适的发展模式,统筹资金、项目资源,重点支持重点帮扶县,加快补齐短板,积极争取中央专项供应支持,建设发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同时继续加大对1841个“十四五”省定振兴重点帮扶村的支持,确保落实衔接资金的投入,一个推进就是推进乡村振兴,把实现五大振兴作为方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乡村建设方面,瞄准农村基本具备实现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落实乡村建设项目部建设指引,乡村建设任务清单管理指引,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抓好项目部建设,实行清单化管理,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在乡村治理方面,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度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持续落实宜风宜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