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胡铭超


四川省大英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 胡铭超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居间成渝、联通成渝,是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四川产油大县、四川现代农业重点县。回望大英乡村振兴之路,我们始终树牢生态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底气、底蕴。

第一,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必须以环保理念推进乡村振兴。一是以规划促进乡村绿色转型,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科学规划发展路径,防止千村一面,反复涂改。将乡村振兴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结合,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依托三区三线划定,片区划分,实用性村庄规划,明确乡村建设红线和生态保护底线,不搞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坚决防止因规划设计不当造成生态破坏。二是以保护推进乡村原味呈现,我们坚持原汁原味就地取材,立足原有地形地势、文化遗迹、建筑基础,做好开发拓展、保护提升工作,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以山水田林路等原有条件为基础,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共富路建设等,推进乡村华丽蜕变、美丽蜕变。去年9月推出具有宋风宋韵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宋井桃源,正加快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乐乡土门,传承贾岛推敲精神的阆仙诗苑等一批特色精品示范村。三是以人才助力乡村持续发展。我们出台促进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政策,培育和吸引有能力、有见识的本土人才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招募有志、有识、有资金的外地人才来此投资兴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队伍,提升人才质量,以更好的人力资源助力乡村兴旺,生态优美。

第二,绿色产业是发展所需,必须以生态经济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提升传统农业绿色度,针对县域丘多坝少、土多田少,旱多雨少实际,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因势利导,分区布局,推进农业产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形成粮油、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现代农业园区7个,摒弃以往单纯依靠农药化肥,追求大、快、多的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水肥一体化和农作物间种套种,推动农资产品减量化、农业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二是提升农业产品科技度,按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下游企业,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对接合作,组建5名省级农业科技专家为骨干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推进科技成果进园区、到乡村,力促更多的农产品加油由初转精,以科技赋能提高土地含金量,产品含绿量。2家农业企业入选第二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候选名单,19家农业企业成功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县累计认证申报两品一标特色农产品81个。三是提升农旅产业融合度,我们注重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发掘基础产业优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宋井桃源就是将当地卓筒井文化和甜桃产业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通过重塑千年卓筒井遗址以及钻井、采盐、制盐等体验场景,推出卓筒井会客厅,管咸市、禅驿东方客馆等文旅项目,打造集生态休闲、餐饮民宿、研学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生态度假地,开园6个月先后8次被央视宣传推介。

第三,绿色生活是民心所向,必须以美丽生态点亮乡村振兴。一是推进乡村风貌改头换面,改造提升农村面貌,促进现代村落与田园风光、生态文明有机结合,不仅能带来清洁、整齐、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更会潜移默化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我们按照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思路,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对农村聚居点进行风貌塑造,实现农房风貌,格调、色调三个基本统一。充分尊重当地特色文化开展风貌改造,比如我们在宋井桃源,推进民房民宿、宋风改造,打造韵味独特的宋风村落群,让特色风貌留住乡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推进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底子薄,欠账多,基础设施一直是短板弱项,缺项漏项,我们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体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不断巩固提升配套设施,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到2022年底,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推进乡风文明弃旧换新,我们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充实乡村振兴精神内涵,积极引导村民树立绿色文明新风尚,培育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消费模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村民人心。同时,充分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鼓励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开园6个月以来,宋井桃源为本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接待游客超80万人,带动村民户均增收68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宋井桃源所在的干屏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提升。